三月,北京,春意盎然,两会吸引了世界目光。春风有信,冰雪经济是去年的火热高频词,是哈尔滨又一厚重底色,“尔滨”顶流全国叫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响鼓重锤,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画龙点睛,“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大会堂内总理掷地有声利好消息的报告传到冰城,“尔滨”上下振奋、处处澎湃起春潮般力量。近年来,哈尔滨深入践行习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冰雪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这颗“冰雪之冠上的明珠”,正乘借两会之东风,加力引入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积极促进冰雪经济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持续深耕冰雪资源整合,把冰雪“冷资源”转化为发展“热动能”,众志成城书写冰与雪交织的壮丽篇章,为全球冰雪经济发展贡献“尔滨”方案。
第三十七届太阳岛雪博会主塑《雪艳春》雕琢精妙,惊艳四方游客。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供图
“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水平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在前不久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发表致辞时,高度肯定了哈尔滨在冰雪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冰雪经济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竞技体育方面,哈尔滨健儿屡创佳绩;在产业升级领域,冰雪体育深层次地融合文化、装备、旅游等多元板块;冰雪科技赋能装备制造更是技高一筹,助力产业实现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精心打造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文创产品设计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桩桩一件件均令人津津乐道。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与此同时,全民冰雪运动蓬勃开展,活力迸发。“后亚冬时代”,哈尔滨将继续以冰雪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奋力书写冰雪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壮丽篇章,稳步朝着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冰雪运动中心的目标迈进。
人才是哈尔滨冰雪运动国际化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冰雪运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基石。
哈尔滨籍运动员在第九届亚冬会上,以8金7银7铜的佳绩,为中国代表团的辉煌战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现代冰雪运动发源地”与“中国冰雪运动摇篮”,哈尔滨始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育培训领域精耕细作,以深厚底蕴与长期努力,夯实冰雪体育人才根基。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副主任王宇锋向记者介绍,哈尔滨构建起完整有序的三级训练网,冰雪基点校及周边区域为冰上、雪上项目储备大量后备人才,市体育运动学校层层选拔向专业队输送精英。体教融合成效突出,清滨小学等特色学校输送大批专项人才。市内冰上训练及气膜运动中心、周边雪场为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便利条件。目前,哈尔滨冰雪体育专业队约400人,常年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超全市总人口15%,位居全国第一,强大群众基础助力人才选拔。哈尔滨积极做出响应“北冰南展”号召,与深圳、贵州、北京等地共建冰雪体育队伍,跨界跨项选拔运动员,利用本地优质教练资源提升冰雪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选手。
王宇锋表示,“后亚冬时代”哈尔滨将利用2025年亚冬会的契机,加强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推动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并计划加强与冰雪强国的对接,提高冰雪竞技项目水平,共建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体育产业平台,提升冰雪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3月1日至5日,2025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雪地足球赛于哈尔滨市冰球馆圆满举办,此为亚冬会赛后场馆承接的大型赛事之一。记者从哈尔滨市体育局获悉,后续将以擦亮“奥运冠军之城”品牌为目标,一方面积极承接男子冰球、女子冰球、花样滑冰等项目的俱乐部联赛、职业联赛等专业赛事;另一方面,持续办好大众冰雪季,开展大众冰盘挑战赛、雪地足球等活动,充分的利用场馆资源提升整体竞技水平。
哈尔滨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童申玉表示,还将依托亚冬会场馆设施与资源,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普及。通过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合作,促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联合市教育局持续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承办市内冰球、冰壶等比赛,并在市冰球馆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冰雪运动参观研学活动,充分的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借亚冬会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之契机,全方位推动全民健身与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
童申玉介绍,针对亚冬赛后场馆运营,将加强注重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全力深挖亚冬会场馆潜力,推动各区气膜馆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日均开放超3小时,开辟体验区组织冰雪运动体验活动等系列举措,推广绿色能源使用,降低碳排放,打造绿色场馆典范。为确保场馆的高效运营,将建立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一同推动场馆的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重场馆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场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加多的参与者和赞助商。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哈尔滨在2024-2025年冰雪季,累计接待游客9035.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3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16.6%。
在刚刚收官的冰雪季,哈尔滨统筹建设松花江冰上项目12个,松花江冰雪嘉年华获吉尼斯认证“世界最大的户外冰上乐园”,道外区百年航运冰雪欢乐世界成为网红打卡点,松北区新区冰雪乐园、呼兰区“冰雪新主张”河口湿地公园等持续“上新”,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极大地激活并繁荣了冬季旅游市场,有效提升了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亚冬会成为推动冰雪旅游发展的强劲引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亚冬会开闭幕式分会场,在本冰雪季表现亮眼,成绩卓著。园区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356万人次,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2月1日单日接待量高达10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据携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境外门票预订量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紧紧把握亚冬会这一重要契机,将亚冬主题与自身特色深层次地融合,全力塑造在全世界内极具影响力的文旅IP,进一步夯实其“中国冰雪经济标杆”的地位。
你方唱罢我登场。为延续冰雪旅游热度,在第26届冰雪大世界闭园次日,建筑面积达2.38万平方米的“最大室内冰雪主题乐园”——梦幻冰雪馆无缝开业,正式开启春夏秋三季常态化运营。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孙泽旻介绍,今年梦幻冰雪馆完成全面升级,深度融入诸多亚冬元素,并引入第26届冰雪大世界中广受欢迎的热门冰雕及冰建筑作品,让游客于非冬季时段,也能沉浸式领略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文化魅力。下一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以四季冰雪项目为核心,深化产业链布局,持续放大“后亚冬”效应,助力推动哈尔滨市,乃至中国冰雪经济迈向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步入冰雪旅游“后亚冬时代”,为逐步提升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推动冰雪经济迈向新高度,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新向记者阐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规划,令人振奋。
一是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完善冰雪经济政策,出台《哈尔滨市推动冰雪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哈尔滨市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设立冰雪经济发展基金。扩大冰雪消费,释放“后亚冬”时代效应,引入和申办国内外大型冰雪赛事,深入发掘民俗传统冰雪项目,推进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建设冰雪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培育冰雪影视和冰雪动漫等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冰雪演艺综合体。强化冰雪装备产业创新,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动冰雪装备产业智能化、轻量化、高性能化发展。谋划发起成立世界冰雪旅游城市联盟、世界冰雪旅游合作组织,开展冰雪主题国际交流活动,扩大哈市冰雪经济国际影响力。
二是发挥项目带动效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借助深圳文博会、中国服贸会、上海进博会等展会平台,主动接洽中交集团、东方文旅集团等头部企业,促进合作签约。实施文化和旅游企业培育计划,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性的本土头部文旅企业。
三是加强入境旅游保障。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用好用足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发相应的旅游服务产品和线路,完善哈尔滨国际集散中心功能,推进重点景区、街区更新国际化标识系统,优化外籍人员签证、支付结算、预约购票、网络通信等便利服务。拓展“文旅+开放”路径,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吸引跨国旅游企业投资,将冰雪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面向国际市场的旅游服务产品和项目之中,丰富游客“尔滨Travel”新体验,打造“国际滨”新形象。
智能自动化标准冰砌块生产装备、太阳岛景区室外导览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脑系统……第九届亚冬会精彩背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携20余项“硬核”科技,全力保障赛事运行、助力城市更新,在亚冬会的台前幕后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冰雪运动器材研发这一重要领域,同样也展现出哈工大的科研实力。航天学院赫晓东院士团队深入调研中国运动员需求,融入创新设计理念,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基础,融合高弹纤维科技、钛合金新技术,攻克国产冰雪运动器材工艺和原材料难题。团队运用航空高弹复合芯材与航空机翼技术,实现器材性能和寿命的质的提升,并通过合理结构设计,研发出契合亚洲人身体特征的冰雪运动器材,其技术成果衍生的双板填补国内竞技雪板设计制造空白,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为中国向冰雪运动强国转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近年来,哈工大还积极践行“共同出题、共同答题”协同创新模式,与哈尔滨企业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如与冰雪欢腾体育装备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形成“产-学-研”联合体,为其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本地冰雪装备产业竞争力提升。哈工大电气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洋创办的哈尔滨云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校内科研平台研发智能温控服饰与穿戴设备,为冰雪产业注入新科技元素,推动产业融合。
在后亚冬时代,面对国外品牌滑雪板在国际赛事长期主导、国产品牌高端竞争力受限,以及国产滑雪板在工艺精度、核心材料性能、动力学设计等关键环节的困境,哈工大依托在新材料、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技术沉淀,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高性能滑雪板自主研发。
据哈工大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未来,哈工大将紧扣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的策略规划,发挥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推动前沿科技与冰雪运动器材、装备、场馆及文旅产业深层次地融合,赋能冰雪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致力于打造冰雪科学技术创新高地,为哈尔滨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动力。
“亚冬会期间,订单量稳步增长,滑雪鞋销量达1000双,固定器销量增至15000副。”哈尔滨干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博向记者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生产滑雪鞋、固定器、越野滑轮及捆绑器的厂家,“干卯雪龙”拥有年产10万双滑雪鞋、5万副固定器的生产线%滑雪场。李智博表示,“后亚冬时代”企业将多管齐下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在大众市场,持续开拓娱乐型冰雪器材领域,开发文创类产品,打破器材用途局限,赋予艺术装饰价值。在研发技术上,加大投入完善竞技级器材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创新,以实现国产装备高端化替代。同时,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记者从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经多年培育,哈尔滨已初步构建起冰雪运动装备体系,涵盖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运动装备,以及以索道、魔毯、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场地装备。鸿基索道、干卯雪龙等一批重点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产品覆盖滑雪场索道、造雪机、滑冰刀等多个品类。脱挂式索道、智能滑雪机等高科技产品持续研发,雪地滑板车等产品在国内颇具影响力。波司登“尔滨”品牌羽绒服已上市,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有企业陆续入驻。目前,哈尔滨市正稳步推进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景荣表示,“后亚冬时代”,哈市将以规划为导向,重点推进培育优质企业、提升产业创新力、拓展市场、强化标准品牌、推动产业融合这五方面工作。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人才支撑、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做好服务保障四项举措,加快培育冰雪设施装备、冰雪运动装备、冰雪个人穿戴用品、冰雪衍生产品、清冰雪装备5条特色产业链,打造道里区、平房区、松北区、尚志市4个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国际冰雪装备产品交易平台,推进全市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如何利用亚冬会积累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冰雪装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何景荣称,将从多方面推进冰雪装备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引进链主企业,鼓励企业联合、兼并等,打造头部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攻关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对接高校转化科技成果,支持企业产品研制推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跟踪进度并做好协调服务,推动波司登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测试与发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与薄弱环节,依托资源优势谋划招商项目,鼓励企业参加冰雪活动,提升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限量发售的“火舞冰城”夜光冰箱贴,荣登“销冠”宝座,以超凡人气一骑绝尘;“滨滨”和“妮妮”AI互动不倒翁一经上线,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尖货;亚冬会主题拼图销量也是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占据游客心仪文创榜单前列……在哈尔滨亚冬会期间,由龙粤(黑龙江)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龙粤文旅”)精心打造的这些极具冰城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成为了亚冬会文化传播的亮丽名片,在市场上收获了极高的人气与口碑。
创始人王婧说:“这些文创产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成为‘会说话的邀请函’,既传播了哈尔滨城市文化,又增强了游客对亚冬会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也收获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文创产品日均营业额达十几万元,部分单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王婧表示,“后亚冬时代”龙粤文旅将实施多维度战略。产品与服务上,推出高端文创产品,与景区共建数字化服务和文创联合运营平台提升品牌价值;市场拓展方面,热情参加国际展会并开展合作推广,向全球推广冰雪文创产品,扩大国际影响力;还将深挖哈尔滨文化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推出特色文创产品,为哈尔滨冰雪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
一棒接一棒,一张蓝图绘到底。掩卷沉思,从1996年到2025年,哈尔滨于岁月长河中,始终紧握冰雪这张闪耀名片,将冰雪文化与冰雪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宛如强劲引擎,驱动着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成为对外开放的全新纽带,不断拓展着交流合作的广阔版图。哈尔滨,正以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在新时代的冰雪赛道上全力冲刺,让世界见证其熠熠生辉的冰雪荣耀。
“哈尔滨成功举办亚冬会,彰显了其在冰雪领域的深厚底蕴、强大实力与卓越组织能力,更打破‘冰强雪弱’格局,推动雪上项目实现跨越式突破。”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现代冰雪运动发源地,后亚冬时代,哈尔滨应释放“后亚冬”效应,全力融入国际大循环。践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冰雪人才。发挥在体育赛事、培训领域的显著优势,与国际性政府间组织、体育单项组织紧密合作,举办大型国际大品牌赛事,提升全球知名度。
张贵海强调,哈尔滨还需重视亚冬会遗产,积极对接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展示创新成果与先进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要整合季节、地缘等资源,转化为产品、服务优势,开展冰雪外包服务,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冰雪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如强劲引擎,为哈尔滨后续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当下,黑龙江省政协港澳委员高度聚焦哈尔滨“后亚冬时代”,着眼冰雪经济持续繁荣,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探索前行路径。
着眼于哈尔滨“后亚冬时代”的发展,黑龙江省政协港澳委员朱家健指出,随着哈尔滨太平机场新跑道启用、亚布力新机场兴建,哈尔滨应顺势完善基础设施,为旅游出行及中俄物流提供便利。他提议,省级和市级港澳委员可担任哈尔滨形象宣传大使,积极对外讲述哈尔滨冰雪故事,切实履行委员职责。
朱家健关注到香港迪士尼乐园园区扩建计划,建议乐园内“魔雪奇缘世界”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合作,通过联合推出纪念品、举办百老汇式表演等,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
澳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澳门菁英会副主席、澳门新建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媛称,将在推动哈尔滨冰雪经济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将在澳门及国际平台宣传哈尔滨冰雪经济潜力,吸引国际资本与优质资源,促进澳门与哈尔滨在冰雪旅游项目上开展合作,融合两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冰雪旅游产品。
孙媛还表示,将以政协委员身份,推动建立国际冰雪产业交流机制,组织国际冰雪产业论坛,邀请全球专家、企业家赴哈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合作路径。同时,加强与国际冰雪组织合作,争取更多国际赛事落户哈尔滨,提升其在国际冰雪产业的话语权,助力当地冰雪经济闪耀国际舞台。